信息来源:西部计划 发布时间:2025-1-10 点击人次:947
湖北省坚持改革攻坚、创新求变,不断完善新时代高质量充分就业体制机制,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注入强劲动能。
坚持系统观念,发展产业就业协同体。聚焦产业带就业、就业促产业,着力推动就业“长”在产业上。一是实施产业就业一体协同政策。省委省政府出台《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扩大新产业新业态就业容量、建立完善服务新技术变革的就业促进机制等23条政策措施。开展政策绩效评估,将“个转企”“小进规”数量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评估内容,树立鲜明的产业就业协同导向。二是搭建产业就业高效联动平台。高频对接发改、经信等部门,常态化举办“专精特新”等专项招聘活动,统筹推进保用工促就业。完善专员服务制度,全省1144名服务专员走进万余家重点企业,帮助解决用工22.5万人。三是培塑产业就业融合发展品牌。发挥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,推动建设武汉国家级光电人才市场。协同商务、农业、文旅等部门,培育壮大“荆楚劳务”品牌224个,带动全产业链就业450万人。
坚持问题导向,构建人力资源供应链。聚焦供需高效对接,探索打造线上线下一体运行的人力资源供应链,着力解决三大问题。一是解决资源聚合不强的问题。挖掘整合政策、资金、项目等资源,形成全省统一的人力资源大数据库,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资源共享。二是解决供需匹配不优的问题。围绕企业、院校等8类主体,开展需求调查。探索依托供应链,运用“大数据+铁脚板”,推动供需精准匹配。三是解决创业支持不足的问题。与华中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共建创业学院,推进创业意识前置培训,实施“陪伴化”服务,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扶持。每年开展“创立方”训、演、赛系列活动50场以上。将省级创业扶持项目资金提高到5000万元,发挥各类创投基金作用,促进初创项目发展壮大。
坚持以用为本,打造培训评价新模式。聚焦提能强技,加快推进新时代工匠体系建设,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。一是摸需求强引导。紧贴湖北现代产业集群发展,开展急需紧缺工种摸底,发布年度技能人才需求工种指导目录。完善不同工种差异化培训补贴政策,引导培训跟着就业走。二是优培训提质效。实施新产业工人培训计划,推行“岗位需求+技能培训+就业推荐+等级评价”的项目化培训。建立以就业率为导向的验收机制,推动培训由“低效无序”向“精准高效”转变。三是抓评价促规范。围绕评价机构管理、技能等级认定、补贴资金发放等环节,在省本级率先开展第三方评级机构调研评估,并先行在公共营养师、健康管理2个工种评价中,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命题、组考、阅卷、评分,提高评价的科学性、公正性。
坚持守正创新,织密就业公共服务网。聚焦服务的均衡性、可及性、精准性,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下沉基层。一是服务网点多元化。依托基层综合服务平台设立服务窗口,在人口聚集地建设就业服务便民e站,提供24小时不打烊一站式服务。广泛打造“家门口”零工驿站、就业超市、就业工厂。全省建成各类基层服务网点3196家。二是服务单元网格化。将就业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体系,下沉到社区(村)。对网格的劳动力、企业商家进行细分,专人收集诉求、实施定制服务,实现“人在网中走、事在格中办”。三是服务能力标准化。发布基层就业服务基本事项清单,统一业务流程和规范。会同财政实施省级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,每年评选10个县(市、区),安排5000万元给予补助,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就业公共服务提质增效。